常州继豪电子有限公司
:13606142534
13616111477
客服人员:刘常银
客服 电话:13606142534
Q Q:249183033
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牛塘镇虹西路135号
2014-9-13 10:10:27 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印发实施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全国学校体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在持续20多年下滑的情况下,近年来出现了积极的变化,大部分指标止跌回升,个别指标甚至出现了连续上升的势头。 根据1985年开始的每5年一次的学生体质调研数据(1985、1990、1995、2000、2005、2010年分别实测47.11万、25.42万、26.63万、29.16万、26.29万名汉族青少年),以及2012年对15.05万名青少年、2013年对12.30万名青少年的抽测数据。青少年的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 我国城乡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的生长发育水平继续呈现增长趋势。尤其是城市男生、以及7~12岁年龄段学生,增长最为明显。2005年开始,肺活量指标逐年稳步上升。从1985~2013年,各学段城乡男女学生平均肺活量水平出现先降后升的趋势,2005年达到谷底,2010年出现上升拐点,然后呈较平稳的上升趋势,尤其以7~12岁年龄段学生上升较为明显;但大学生变化不明显,而且大学生与高中生的差别远低于高中生与初中生的差别。 爆发力素质(立定跳远)出现好转。从1985~2013年,7~18岁学生立定跳远成绩在1995年到达顶点后开始下滑,2005年到达最低点后出现好转:小学、初中学生、高中大部分学生(除农村女生以外)成绩稳步提高,大学生和部分高中生(农村女生)成绩仍然下滑,大学生的成绩甚至低于高中生。耐力素质显现止“跌”并逐步回升。(不同年龄-性别组代表耐力素质的测试指标而有所不同。7~12岁男女学生测试50米×8往返跑,13~22岁男生测试1000米跑、女生测试800米跑)。从1985年到2005年,各学段学生耐力素质成绩出现下降,在2010年,7~18岁各学段学生耐力素质止“跌”并逐步回升,尤其以14~16岁年龄组最为明显;但大学生成绩持续下滑。 速度素质(50米跑)下滑趋势得到遏制。从1985~2013年,7~18岁学生50米跑成绩在1995年到达顶点后开始下滑,女生下滑程度比男生明显,2005年以后下滑趋势开始得到遏制:中小学生从2010年开始成绩逐步提升;但是,19~22岁学生(大学生)的成绩仍在下滑,城市女大学生成绩甚至低于高中生和初中生。 力量素质(女生仰卧起坐/男生引体向上(初、高中)或斜身引体(小学))下降速度减缓。从1995年到2010年,13~22岁男生引体向上、7~22岁女生仰卧起坐成绩持续下降,但到2013年,男生引体向上下降幅度减缓,结果与2010年近似;女生仰卧起坐成绩2010到2012出现好转,但是2013年有所反弹;但是,19~22岁学生(大学生)男生成绩与初高中生成绩持平,女生成绩甚至低于高中生和初中生。 柔韧性素质(坐位体前屈)指标明显回升。从2000年到2010年,男女生坐位体前屈波动上升,2010~ 2013年又出现波动上升。但大学生中城市男生成绩从2010年起持续下降,农村男生成绩不及高中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开始下降。 使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标准(WGOC)对各年度学生超重肥胖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从1985~2012年,7~18岁城乡男女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持续增长,尤其以城市男生和7~12岁年龄段学生最为明显;2012~2013年,农村学生增长趋势开始出现下降拐点,而城市学生增长趋势依然强劲。但无论城乡,13~15岁学生的增长趋势均出现明显下降! 视力不良检出率继续上升,并出现低龄化倾向。从1985~2010年,7~18岁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持续上升,尤以7~12岁年龄段学生增长速度最快,各学段在2012年增长速度有所减缓。另外,城市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增长放缓,农村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增长加快。 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出现积极的变化,原因是多方面的,政策导向和推进落实是个关键:首先,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取消“小升初”考试、小学毕业就近入学政策的逐步落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学甚至初中阶段学生的升学压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的逐步实施、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课程改革的推进,激发了学生、家长和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积极性。第二,中考体育加分制度的全面实施,调动了初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学校积极开展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初中生的各项体质健康指标出现积极变化的趋势最明显。第三,教育部加强学校体育督导、学生体质健康抽测符合公示政策的出台激发了各地重视学校体育的积极性。第四,各地加大学校体育投入、推进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推进体育教学改革、因地制宜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形势初步形成。 然而,青少年体质健康形势依然严峻,具体表现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积极变化仍很脆弱,而且积极的变化也是在很低水平上的状态性好转,维持上升势头的压力很大。超重和肥胖问题在农村学生中增长加快;视力不良率比例仍在高位攀升且出现低龄化趋势。另外,大学生体质健康下滑趋势依然没有得到遏制,甚至在很多指标上,大学生不如中学生。 成绩的取得令人振奋,问题的严峻催人奋进。切实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学校体育的重要讲话精神,扎扎实实实现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战略部署,需要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在教学改革上出措施,在条件保障上上水平。其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大对各地各校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的总结和宣传。 总体而言,近一个时期以来,各级政府、各类学校和社会各界凝共识、聚合力、谋发展,特别是加强学校体育治理体系建设,从配套制定文件到具体细节落实,从工作号召到监督检查,从定性分析到定量评价,科学决策,扎实工作,使得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步伐稳健而迅速、成效显著而喜人。 一、明确目标,合理布局,学校体育工作呈现全面发展 “学生接受体育教育,要能够具有狮子一样的体力、猴子一样的敏捷和骆驼一样的精神”,这体现出了学校体育需要达成的体质健康促进、运动技能掌握和健全人格培养的三维目标。学校体育的各项工作,无论是体育课、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还是运动竞赛,都能为实现目标发挥各自重要的作用。 1、国家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 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央7号文件),明确了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定位、方针政策和改革方向。2008年,经国务院同意设立了由教育部牵头七部委参加的“加强青少年体育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落实中央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的政策措施,共同指导和推动各地统筹规划学校体育。 2010年,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把学校体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作为战略主题,明确提出“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教育部认真贯彻落实三中全会决定,印发实施《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把学校体育纳入综合教育改革,加强各科综合育人功能,把中小学体育与品德、语文、历史和艺术五个学科进行统筹。教育部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作为评估地方教育发展水平的基本依据。 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意见》,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政策措施,各省市按要求制定实施了本地区的学校体育行动计划。同年12月,教育部在京召开全国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电视 电话会议,进一步落实中央关于发展学校体育的战略部署,在全社会突出学校体育的战略地位。2013年,教育部会同体育总局和财政部等部门开展了国务院办公厅发53号文件落实情况的督查调研,了解进展情况和存在的困难,向有关省份和单位反馈了督查调研结果。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为新时期学校体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任务、明确了目标。各级教育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新要求,加快学校体育基础制度建设,2014年成为全国学校体育制度建设年,教育部年内印发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办法》;出台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启动了“校园运动风险管理办法”“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办法”“学校体育竞赛管理办法”以及学生运动技能评价标准的研制工作,必将为构建和完善学校体育治理体系,新时期开启学校体育新一轮改革奠定制度基础。 2、地方政府落实政策积极到位 全国很多地方和学校都按照国家要求,合理布局,理顺思路,创新发展手段,并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具体表现在制定方案、完善制度、狠抓落实等方面。有的首先确立了思想,明确了方向。如重庆市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全面”、“三个推进”、“四个加强”、“五大建设”具体工作思路,形成了“在提高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特色”的工作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更好地落实国家在体育方面的方针政策,全国各省市区都下发的各级各类实施文件, 据不完全统计达401个,其中地方下发的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文件36个,贯彻落实中央七号文件的34个,贯彻落实53号文件的55个,积极落实 《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试行)》政策的84个等等。如北京市下发了《北京市推进中小学校体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从文件下发的时间和数量上来看,地方在实施国家的方针政策方面行动迅速且方案具体。在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3、完善制度加强督导工作扎实 在完善制度方面,强化督导评估工作做的比较扎实。如湖北省围绕落实国家和省的重要文件部署的各项任务,制定了《湖北省中小学校体育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和《全省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检查实施方案》等。甘肃省陇南市加强体育课程考核检查,严格要求中小学校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足开齐体育课程,严禁挤占体育课时。把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作为评估市级示范校的“一票否决”条件,凡是没有开足体育课时和没有认真组织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学校均不能被评为市级示范学校。广东省委省政府把“创强争先建高地”作为发展教育事业的中心工作,完善督导机制,制定科学评价体系。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上报工作列入全省“教育创强”督导验收必达指标体系。吉林省下发了关于学校食品安全、体质健康等十四个评估细则并开展检查评估工作。天津市从2008年开始,将学生每天一小时作为教育综合督导、体育专项督导、学校现代化建设达标评估的重要指标,定期进行督导、检查和评估。河南省郑州市教育局专门为每天一小时校园活动促进工作下发了《郑州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活动专项督导检查的通知》等。 4、狠抓落实发展战略屡见成效 在狠抓落实方面,充分显现出了地方执行国家发展战略的成效。如海南省为加强对《标准》测试上报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海南省《标准》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教育厅分管副厅长担任,副组长由教育厅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处长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海南省教育厅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体系。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在强化管理﹑夯实体育基础方面,提出了教材、师资、场地、器材、计划、课时、活动、考核“八落实”。浙江省东阳市为学校体育发展提供了思想组织、时间空间、参与人员、设施器材、活动机制、评价机制、督查制度等“七大保障”。北京市朝阳区教委投资两千多万,为学校购置了体质健康测试仪。陕西省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投资二十余万元购置了全套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仪器。南开大学印发素质教育实施纲要,以“公能”素质教育的新成效为加快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做出贡献。内蒙古启动了学校体卫艺教育“三课、三操、两活动、一会、一节课”的‘33211’工程”,确保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5、改善考试条件体现公平公正 在切实保证学生体育考试的客观真实性上,福建省各地选择并采购目前全国最为先进的考试器材,用于体育考试。福建省泉州市中长跑和一分钟仰卧起坐考试器材采用了“成像系统”,不但全自动管理,还可以“回放”检索。立定跳远、一分钟跳绳、投掷实心球等项目全部实现自动测试、自动评分、自动显示成绩、自动登记成绩,实现了考生在考试期间成绩随身带、各项目成绩、达到等级、成绩是否已登记等一目了然。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教育局投入70多万元购置了经过国际田联认证的电动计时设备。这些措施排除了人为因素对体育考试干扰,确保考试公开、公平、公正、准确,赢得了各界对体育考试的认同和信任。 6、农村学校体育工作大有起色 加快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和建设。湖南省把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充分纳入“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计划”和“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项目,统筹安排,并适当予以倾斜。目前每年投入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近亿元。通过项目带动,一大批基层薄弱学校逐步建立和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器材装备体系,体育工作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每年培训2000余人。组织优秀体育骨干教师赴边远农村及山区学校,以“送教下乡”的形式开展体育教学辅导与交流,提高边远农村及山区学校体育教师业务素质。通过“世界大学城”网络空间,开启优质教学资源网络推送模式,逐步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一方面帮助那些条件较差的边远基层学校开齐体育课程,另一方面帮助基层教师,通过“专递课堂”、“同步课堂”、“共享课堂”等网络教学新模式,提高教学能力和素养。江西省2007年省政府拨出3个亿,县(区)配套2个亿,共5个亿的专项资金,在实施“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中改善学校体育教学条件。针对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开课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器材设施短缺、课外文体活动开展不够普遍等问题,以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加快建设步伐。 7、校园安全建设逐步得到保障 云南省明确要求学校要建立校园意外伤害事件的应急机制,制定和实施学校体育安全管理工作方案,明确管理责任人,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与公安、卫生、地震、消防、交通等部门的配合,定期开展应急疏散演练,增强学生防灾减灾意识。陕西省开展了“平安校园、和谐陕西”的创建工作,要求中介机构先后向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和各投保学校配发《校方责任保险服务手册》10万余册,以及《让学校远离危险》、《创建平安校园》、《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校园安全知识台历万余册。抓务实培新,全省共进行校长培训300余场次,培训人次三万余人,使得校园安全工作措施有效,安全保障得以实现。 二、把握功能,育人为先,健全人格培养凸显核心价值 体育教育功能中最为关键的一项就是能够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尤其在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凝聚民族精神、增强团队意识、弘扬拼搏精神、提高抗挫能力,对青少年学生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启迪智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提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 。顾拜旦在《体育颂》中,也曾热情地讴歌,赞美体育是美丽、艺术、正义、勇敢、荣誉、乐趣、活力、进步与和平的化身。一方面说明体育与德育密不可分,体育是核心;另一方面体育具有明确的育人功能和价值。 1、学校体育视为立德树人载体 学校体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被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因此,认真把握好体育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作用,凸显其核心价值。四川省简阳中学始终坚持从一个学校的精神看体育,从一个学校的品味看艺术。努力提高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精气神——健康的体魄、饱满的精神、昂扬的斗志。北京市十一中学的学校体育教育力求从简单的健体转向多维度育人。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特长和运动水平的差异需求,落实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构建了多样、可供学生选择的体育课程体系。设置了田径、篮球、足球、击剑、马术、滑雪等28个分类课程模块。东南大学长期坚持实施早锻炼制度,助推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不仅在国内开早操先河,学校早操的出勤率还闻名遐迩,实行了“定时、定点、定人”的“三定”早操制度。江南大学提出“让锻炼成为一种人生习惯,以体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将培育体育精神与大学精神、优良学风建设紧密结合,不断营造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全面实施大学生体育精神培育工程,取得显著成效。 2、体育竞技比赛凸显育人功能 通过竞技比赛育人,辽宁省加强了学校体育竞赛组织领导,深化了学校体育竞赛改革。新形势下,不断探索了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竞赛内容和组织形式,设置更多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竞赛项目,开展了《阳光体育伙伴》集体竞赛活动;组织了全省万余名高中学生参加的三届“三对三篮球比赛”;每年各单项比赛,采取层层比赛、层层录取名次的办法,使更多的学校和学生有机会参加到省级赛事活动中,建立了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相结合的学校体育竞赛模式,扩大了青少年学生项目人口训练基数,推动了体育事业的发展;达到了通过比赛育人的宗旨。 3、体育特色建设助推育人宗旨 体育特色建设,能够推动育人功能体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师北屯市教育局大力推行学校体育“一校一品”特色活动。北屯高级中学针对学校“爱军尚武、以兵育人,书香乐园、以情达人”的办学理念,开设每天1.5公里的军事拉练,并大力推广击剑项目。“锻炼体魄、磨练意志、遵守校纪、刻苦学习”是他们的宗旨。通过强化体育特色学校建设,优化良好育人环境。重庆市通过宣传发动、加强指导、抓点带面、整体推进、整合资源,规范管理等具体要求建设一大批义务教育阶段体育特色学校。至2013年底,创建区县级体育特色学校1000所,市级体育特色学校300所。切实推进体育特色学校建设,不断优化良好育人环境。 三、众志成城,创新机制,学生体质健康下降有所回转 在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央七号文件和53号文件反复提出的体质健康三年连续下降教育评优“一票否决”的明确要求下,全国各省市区已采取了积极行动,从领导的高度重视,到得力措施的具体落实,再到相关制度的完善,以及强化督导评估工作,齐心协力、全面启动,为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工作全方位推进。 1、创新机制改善条件提供保障 创新机制改善条件,突出的表现是加大投入,引进测试器材。安徽省铜陵市启用了全智能化测试仪器,提高了测试速度、质量,还提高了客观与公平性。有的为保证数据质量,加大了工作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河北省做到了《标准》测试和数据上报工作有计划、有检查、有培训、有总结、有反馈、有公告,使《标准》测试数据上报学校和测试合格率逐年提高。浙江省实施体测与减负相结合的促进机制,还全面实施学生体测向社会公布制度,自2010年正式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状况通报制度以来,已连续四年向社会公开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形成倒逼机制。引入监测结果公布,以回溯生源初中、小学的机制,落实市县公布高一、初一新生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2014年,正式建立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抽测通报制度,即在各校自测的基础上,对高校学生体质健康进行全省统一抽测部分主要指标,并将抽测结果向社会公布。 2、课外活动坚持长跑增强体质 在大课间、课外活动时间坚持长跑机制,稳步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上,北京市密云县从2008年9月份起,全县中小学开展每天半小时集体跑步活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确定了不同学段学生对应的跑步距离。小学1、2年级学生400—600米,3、4年级学生600—800米,5、6年级学生800—1000米,初中生不低于1500米,高中生不低于2000米,并制定了跑齐、跑美、跑好三个阶段的目标。从2007年开始,参加北京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赛,连续七届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充分说明,即便是单一的长跑运动,只要坚持,也能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3、规范管理督导利于体质增强 在有效促进体质健康方面,很多省出台了一系列有效落实措施,全方位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吉林省教育厅围绕一小时、体育课、场地器材、体质监测、早操、近视防控、营养膳食、2+1、经费投入、督导评估等方面出台了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十保证”。 “对因‘十保证’工作落实不到位而导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改善不明显、合格率为85%以下且问题突出的学校校长将由当地教育局给予处分甚至免职处理,并逐级上报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并通报,单位评优“一票否决”。江苏省各市教育局先后成立了体质监测、健康监测专业队伍,负责本市中小学监测点校的监测工作。10所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监测由本校的体育系(部)、卫生机构负责。在监测期间,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组进行现场“点对点”的督导检查,并要求现场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立即整改。每年召开专家组、地市教育局负责人会议,进行监测工作的交流总结,大大提高了监测工作的质量保证。 4、科研引领有效促进明确方向 上海市早在2007年就专门建立了上海市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心,开展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最佳实施方案的研究--- 以上海市为例”的课题研究,在比较全国《标准》实施情况以及上海市三年来的实施情况的基础上,以上海地区为例,通过信息化手段和网络技术,探讨《标准》实施的最佳方案,探索出一套适合上海地区的,符合体育、卫生学科基本规律的实施方案。上海市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心联合上海体育学院、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对本市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开展了一系列课题研究,大大推动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顺利进行。据2010-2012年测试结果显示,上海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综合评价及格率连续三年有所提高;营养状况有较大改善,正常体重率逐年增加,营养不良率逐年减少;身体机能(肺活量体重指数)持续上升,其中小学学段上升较为明显;耐力类指标及格率连续三年提高,初、高中学段提高较为明显。 5、拓展技能展示助推体质增强 举办体质技能展示,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青海省于2013年9月22日至30日在全省各市、自治州分别举行“青海青”杯大中学生体质技能展示大会。展示大会竞赛组对省属八个市州、青海石油教育管理中心及青海省8所大中专院校共26所学校,分四个裁判小组以随机抽查的方式开展了技能测试工作。测试项目和组别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分为初二男子组、初二女子组,初三男子组、初三女子组,高二男子组、高二女子组,高三男子组、高三女子组,大学男子组、大学女子组等十个组别,包括身高标准体重、肺活量体重指数、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跳绳、篮球20米运球至篮下单手低手三步上篮等内容。体质健康促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已经看到只要措施得力,完善机制,齐抓共管,体质健康下降的趋势终将能够得以翻转。 四、突出重点,发展特色,终身体育锻炼技能逐步形成 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还要让学生掌握一到两项运动技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颁布,推进了体育教学改革工作,“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活动的开展,更找到了提高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技能形成的重要突破口——一校一品建设工程,率先推出了校园足球建设。按照中央关于“要转变思维,加大投入,为足球长远发展打下基础”的要求,全国上下掀起了校园足球等学校体育特色项目的建设与发展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和创新做法。 1、形成制度普及提高特色建设 一校一品的学校体育特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系统工程。树立了品牌,体现了体育特色建设百花齐放。注重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校园足球成为重要抓手。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在探索“一校一品”新模式的过程中,采取了“三制度”建设,保障“一校一品”建设良性发展,包括,实施“一把手”工程和领导小组负责制,加强组织制度建设;构建以“三多”、“三制”为亮点的动力链,健全评价制度建设;建立教师分层培训和轮岗交流制度,完善培训制度建设。开展了“三加强”实施策略,助推“一校一品”建设成效显著,包括加强学校文化内涵建设,提升品牌建设动力;加强特色社团科学管理,凝聚品牌建设助力;加强体育特色校本课程发展,凝聚品牌合力等。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在探索一校一品特色项目建设工程中,形成了校校有特色,班班有活动,生生有项目的班级联赛“槐荫样本”。 2、夯实基础特色建设提供保障 为更好地促进体育特色建设,山西省孝义市青年路小学提出让孩子在足球中体验激情、获得成长。为了保障校园足球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2013年市政府一次性投资600多万元,对学校操场进行了标准化改造,不同于其他学校标准化的400米跑道操场,在硬件条件得到保障后,积极争取市政府给予财力支持,成立了足球专项基金,每年30余万元。为了打消部分家长担心足球训练影响学校的疑虑,专门向教育局提出申请,由教育局出台专项政策,建立了足球队员对口升入本市优质初中孝义六中的直通车,此举大大赢得了家长的支持。多方面的支持和保障,有效推动了校园足球顺利发展。 3、加快建设农村体育特色阵地 以创新农村教师培训方式、内容作为切入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贵州省按照“倾斜农村、突出重点、服务急需、兼顾全体”的原则,制订并落实配齐专职体育教师计划,多渠道的配备好中小学和职业学校体育教师,建立健全体育教师培养体系。全省累计投入农村中小学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59亿元。2013年,教育厅又下发《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乡(镇)及以上学校建设塑胶运动场地的通知》,同时建设一批学校体育运动训练基地,为学校体育活动创造条件,塑胶运动场地作为省级示范性高中的标准配置。仅2013年一年,省各学校建设项目就559个,投入资金78402万元,其中中央资金48150万元,地方资金29453万元,其它资金799万元。为发展学校体育特色奠定了基础,提供保障。 4、因地制宜开发品牌挖掘资源 各地在体育特色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地方特色和民族体育项目特征,逐步开发引入学校体育各项活动之中。黑龙江省学校体育工作始终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目标,立足北方地域特色,不断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打造百万青少年上冰雪品牌,开展了“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把“上冰雪”活动与“冰雪体育长廊”建设结合,在拓展上升华。西藏自治区将边唱边舞的民族集体舞蹈“锅庄舞”作为中小学特色体育运动引进校园,并广泛开展。 5、创新联赛一校一品形成规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把全国校园足球与自治区青少年足球普及工作进行了统一管理,改变了以往联赛形式,建立了符合青少年校园足球特点和发展规律的新的联赛模式,联赛在自治区15个地州市、89个县市区的近1000所中小学校开展进行,赛制为高中11人制、初中7人制和小学5人制男女六个组别,分别进行中小学校校内比赛、县(市区)级预赛、地州市级复赛、南北疆分区决赛和自治区总决赛五个阶段的比赛。青少年校园足球普及工程实施近3年,中小学生参加校园足球活动的人数由原来的1万多人增加到现在的十几万人;直接参加自治区、地州市、县乡足球比赛的中小学生由原来的200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10000多人;全区校园足球队由过去的近200所中小学校增加到现在的1000所,占全区5261所中小学校的19%,全区各县、市(区)均开展了青少年足球活动,大部分县(市)和学校涌现了校校有球队,班班有赛事的可喜的局面。 学校体育工作抓住重点,实施一校一品工程,在在各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优惠政策和经费支持下,在各区县、学校的具体规划和实施下,让每个孩子掌握一到两项运动技能,形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必将能够实现。 五、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学校体育工作任重道远 当前,学校体育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参加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会、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会的代表时发表讲话强调,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我国体育工作的根本方针和任务。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我们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体育工作,把体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好。习近平还指出,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体育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弘扬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精神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此,每一个体育人都应该抓住良好的发展机遇,站好自己这班岗,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少年强则国强。体质不强,何谈栋梁。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造就一代又一代全面发展的青少年,要从“健康第一”起步,加强学校体育既是长远大计,又是当务之急,促进学校体育工作更加健康、快速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使命光荣、任重道远。 |